水产养殖过程中,经常会遇到养殖动物生病的情况,这个时候我们要及时采取措施,如使用内服药。但内服拌药时,有没有什么标准呢?药物和饲料的比例是固定的吗?与水面面积、养殖密度、饲料种类等有关吗?万士生物制药总结多年内服类水产动保产品研产经验,总结出鱼内服药拌料注意事项分享给大家。
内服药要想达到非常好的效果,最重要的就是要让药物在养殖动物体内达到能够见效的浓度,以抗菌药为例,药物需要在体内达到能够抑菌或者灭菌的浓度才能显示出效果,达到抑菌或者灭菌的目标。除了一些功能性的维生素以及营养剂等可以长期缓慢添加,多次少量吸收,慢慢改善,其它的内服药比如动物内服杀虫剂等都是要能够较快见效,在一定时间内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的。如果用于治疗疾病,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呢?以下将为您逐条分析。
2. 内服药的酸碱性差异
药物存在酸碱性差异,在用药前可对药物深入了解,拌料时根据酸碱性差异酌情调整用量。通常来说,受酸碱中和反应作用影响,酸性环境会强化酸性药物的功效,同时会削减碱性药物的药效;反之同理。因此可根据实际情况以及药物特性做相应调整,尽可能最大程度发挥药物作用,做到降本增效。
3. 病鱼投喂注意事项
已经生病的鱼通常体质较差,抢食的时候肯定抢不过那些健康的鱼,这个时候最需要治疗的鱼却抢不到食物应该怎么办呢,诀窍就在喂食方式上。我们可以先投喂一部分没有拌药的饲料,健康的鱼抢食能力强会先吃到这部分饲料,在喂食过半后,再投入拌药的饲料,此时生病的鱼就可以吃到更多拌药的饲料了,能够让药物充分发挥作用。
4. 拌药饵料的用量
我们在拌药喂料的时候并不是所有的饲料都要拌上药,而是只需要将部分饲料作为拌药饵料,那么拌药饵料占总喂食量的比例是多少合适呢?一般来说,用量低于饲料总量的15%就不能保证鱼群中大部分鱼吃到拌药饵料,就无法发挥群体效应。但比例也并非越高越好,如果占比高达75%可能会对鱼的肝脏代谢造成负担,影响药物吸收,也无法达到预期效果。因此通常拌药饵料占投喂饲料总量的50%左右较为合适,并且分开投喂,先喂食没有拌药的饲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