伴随着秋季来临,高温天气逐渐离我们远去,但是季节交替时气温急剧变化会对水产养殖造成一定的影响,昼夜温差变化大等都会影响到水产动物的生长,这个阶段维持一个稳定的水环境十分重要。否则就会很容易造成养殖动物出现各种疾病,影响产量,进而影响到最终的经济效益。
季节变化,一天之内气温浮动大,雨水增多等情况集中,池塘中会发生哪些变化呢?
1. 池塘一天之内温度变化强烈,如果遇到雨水等情况,养殖池塘内的水体温度会更低,与正午高温情况形成明显反差。
2. 水体PH值变化大,养殖水体通常偏弱碱性,而雨水呈现酸性,雨水增多会导致水体中的弱碱被酸性的雨水中和一部分,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池塘水的PH值,同时还会使水体中盐度增多,可能会导致养殖动物产生应激,影响动物生长。
3. 阴雨天气压下降,低气压环境下池塘水溶解氧含量减少。同时相比夏季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降低,也会导致水体中溶解氧减少。
4. 气温变化,雨水增多,会使得水环境发生改变,水体中一些适应能力较差的有益藻类容易死亡,相反那些适应能力极强的有害藻类极易大量繁殖,破坏水体内部的生态平衡,从而进一步影响到水产动物生长环境。
面对以上情况,我们应当采取哪些合适的应对措施呢?
首先,要加强池塘的日常管理工作,定期查看水产动物生长情况,如发现异常及时采取相应措施,严防病害,掌握好秋季水产动物的发病规律,及时做好预防,尽可能减少因管理疏忽或管理不当造成的负面影响,积极开展工作让水产养殖在可控范围内。
其次,要加强水质管理,定时巡塘,动态监测水体内溶解氧含量以及水体PH值等的变化情况,适当开展调水培藻工作,补充万士小球藻等优质藻种培养水体有益菌,抑制病原微生物和有害菌藻的繁殖。同时要及时使用微生态制剂,可以使用万士丁酸梭菌粉,可以有效促进水产动物肠道有益菌群发育和增殖,产生多种消化酶。同时可以实现低温不耗氧分解水体有机物,降低氨氮,稳定水体,改善水质,创造稳定的水体环境。
最后,还要做好饲喂管理,趁目前气温适宜,适当增加投喂量,利用好这一段时间让养殖动物长膘。但具体要根据水产动物实际采食情况适当调整,同时喂食饲料种类尽量多样化,不喂发霉变质的饲料,减少残饵分解消耗水体溶氧的情况出现,实时监测水体溶氧含量,适时开启增氧机保障水体溶氧充足,为养殖动物创造稳定优良的生长空间。
【本文标签】 水产动保厂家-水产药品-渔药厂家-水产动保经销-水产养殖
【责任编辑】